“最近有好几个合作过的老客户,做的品前几年能做到品类top的,突然跟我说不做了,做不下去,太卷了。”
从事海外知识产权申请的@Mila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么一个消息,引起了近千名网友的共鸣。

2024年,跨境赛道的水温明显不同了,暴富故事变成了神话,连华南城路边的跑车也在逐渐消失。
行业潮水起落反复,出海赛道暗流涌动。
今年是小扬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第三年,他入局算不上早,但这三年也让他亲眼见证了市场的不断缩水。
22年上一个品就能卖,利润高,随便一点小创新,比如改个颜色就能带来不错的收益;23年价格开始卷了,要讲究性价比了,市场细分也要更垂直;24年竞争更加激烈,只要销量稍微好一点就会引来一堆跟卖,打价格战。
越来越卷了,是很多跨境卖家如今遇到最大的困境之一,连被称为跨境蓝海的东南亚市场都逐渐陷入内卷漩涡。
1。
卷到最后,只能赚个发货的快感
今年上半年,Shopee马来西亚站卖家数量增加了超10万;TikTok Shop菲律宾站卖家总数经过一年半达到了200万。
大量卖家涌入东南亚市场想要分一杯羹,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——中国供应链十分成熟,产品很难出现真正的壁垒,于是毫不意外首先出现的是价格战。
东南亚市场有个特点,消费者对价格十分敏感,低价打法效果显著。跨境卖家小K曾做过实验,同一款商品,把价格从40美元降到39.9美元后,销量可以翻三倍。
东南亚市场还有一个特点,客单价低,利润远不如欧美市场——一个品从选定到被全网跟卖,利润会下降到只有一半,连成本都很难覆盖,这时这个品可以说是“死”了。

不卷价格,不出单;卷了价格,很多时候也只能赚个发货的快感。
2。
平台你追我赶,政府政策收紧
在东南亚,卷的还有各大电商平台,而这最终又卷到了卖家身上。
TikTok Shop强势登陆,截至今年8月底,TikTok Shop在东南亚(不包括Tokopedia)的GMV已超过150亿美元,并且预计到年底将突破190亿美元大关,很可能超过Lazada跃居第二。
Temu虎视眈眈,10月再上线两个站点,越南和文莱,目前东南亚站点已达到5个。

“敌人”来势汹汹,Shopee和Lazada也进入全面战斗模式,卷成了卷心菜。
Shopee对发货时效一再收紧,4月底发货时间缩至2个工作日内,7月Shopee泰国再把交货时间缩减到1天。
Lazada马来西亚站推出了自动退货功能,并且为LazMall和Choice的商品提供30天无忧退货服务。
平台卷客户服务,卖家就要开始卷履约和售后能力。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跨境直邮小包卖家感受颇深,直言流量大不如前。


东南亚各国政府也在“卷”,你取消免税政策,那我就征收增值税,你加大查仓力度,我就执行强制认证。
印尼10月18日起正式实施清真产品强制性认证规定;10月20日新总统普拉博沃正式就任后,有消息传出所有码头将进入为期30天的特别审查期,以确保合规性和运营效率。
10月15日,越南卫生部下令要求对化妆品行业生产销售进行严查,特别是Shopee、Lazada等电商渠道。
日趋收紧的合规政策成为悬在其与卖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3。
卖家破局之路
同行你追我赶,平台“作妖”,各国政策收紧,卖家如何才能破局?
面对跟卖和价格战,品牌化无疑是最佳解法之一,随着东南亚市场的消费逐步升级,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也不断提升,已经有不少品牌证明了在东南亚落地生长的可能。
宠物品牌Petsup 2021年进入菲律宾市场,2年后,Petsup入驻了Lazada的Mall店,Petsup创始人表示,品牌化后消费者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,他们的客单价较初期提高了30%。
19年入局印尼的小家电品牌HAN RIVER在成立初期就很注重品牌建设,这帮助他们在被大量跟卖后抵住了低价攻击。同类产品,HAN RIVER会有10-20%的溢价,依然能被客户接受。
除了之外,为了冲出困境,跨境卖家们也在加速本土化与合规化。
做好本土化运营、本土备货等,才能确实把握住当地消费者的需求,才能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还有就是合规化,合规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难题,尤其是在东南亚,每个国家政策不同,要求难度不一样。
同时合规又是卖家们无法绕开的命题,目前东南亚各国“动作不断”,并可预见未来监管力度也将继续加强,合规才是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杨玥曾表示,“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节点:依赖铺货生存、不合规、刷单的企业正在加速被淘汰。”
东南亚跨境电商越来越难做了?是,也不是。
跨境卖家面临的不是末路,而是淘汰过程。
大浪淘沙,能跨过品牌化、本土化以及合规等新竞争门槛的,方能在东南亚这片蓝海走得更远。